白芽奇兰产地在福建省漳州市的平和县。相传乾隆年间,人们在平和县崎岭乡彭溪村“水井”边,发现了一株奇特的茶树,因茶芽呈白绿色,制成干茶后,具有奇特的“兰花”香味,因此叫“白芽奇兰”。
“白芽奇兰”差不多在民间有200多的历史,直到96年,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才选定白芽奇兰为福建省优良品种。对比铁观音和岩茶的历史要短。这也正常,在中国这个产茶的大国,品茶的鼻祖的范围里,还有很多广大的,不被人们的具名的好茶。这些茶都属于“野茶”,比如野生“红茶”。
白芽奇兰的品种认定,一个是白芽奇兰本身的无性系繁殖条件好,一个是彭溪村地处大芹山下,山上的土壤结构好。武夷山岩茶有很多外来的品种,比如水仙,雀舌等。其中有一种“奇兰”,就是闽南平和人把白芽奇兰的茶枞带到武夷山上栽种,并融入当地的品种当中。由于土壤结构的不同,工艺上也有些区别,岩茶的“奇兰”是一种“粽叶香”。
白芽奇兰则是带着清晰和浓厚凸显的奇兰韵,轻火的奇兰有一种“空谷幽兰”的感觉,中火的奇兰香有些像“君子兰”,重火的白芽奇兰有的是“火米香”,工艺比较独特的,还有“蜜兰香”。
一款好茶的诞生,土壤结构是很重要的。白芽奇兰的好茶大部分都种植在500到1000米的大芹山上,山高雾多。这里属南亚热带气候,土壤肥沃,有机含量高,极适宜茶叶种植。如今,白芽奇兰的种植和销售的规模是福建乌龙茶,五大茶类之一。而白芽奇兰的发源地,崎岭乡彭溪村,周边没有工业生产,就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山村。周围环境优美,民风淳朴,安静而且平淡。
白芽奇兰是比较典型传统的乌龙茶工艺,也是通过鲜叶采摘,晒青,揉惗,初焙复焙,“蜻蜓头”定型等等的制作工艺。由于茶感比较凸显,受到了海内外茶友的欢迎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及内容相关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QQ:107759983,立即清除!
转载声明:本文由茶叶百科网(www.chayew.cn)发布,未经允许禁止复制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chayew.cn/post/10958.html
转载请注明:茶百科 » 白芽奇兰是什么茶(白芽奇兰茶的功效与作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