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云山村面积4.5平方公里。平均海拔647米,主峰千佛塔710米。车云山村是典型的茶叶专业村,被誉为镶嵌在信阳西北部的明星茶村。现有茶园5800亩,年产干茶8.2万公斤,2013年人均纯收入1.68万元。
云雾茶山
车云山茶文化历史悠久,早在唐朝时,车云茶就为贡品。传说,女皇武则天饮此山茶治好了久治不愈的肠胃病,遂赐银敕建了千佛塔,以彰其功。后来车云山茶几经兴衰,至清末老茶树已经很少。清宣统二年(1910)陈玉轩、王选青、陈相庭在此成立宏济茶社, 重新发展茶园,还从安徽请来吴记顺、吴少堂师傅指导种茶。车云山的茶园很快发展到80亩,每年产茶1000余斤。
茶树茶芽
因种植的茶树是由杭州龙井购回的茶籽所生, 茶社为制出的茶起名为“车云龙井”。 “车云龙井”成为信阳茶叶的第一个品牌。1915 年,车云山毛尖茶在美国旧金山“巴拿马万国博览会”荣获金质奖,
绿茶鲜叶
“车云龙井”就此正式定名为“信阳毛尖”。
1990年车云山毛尖茶代表“龙潭”牌信阳毛尖参加全国绿茶评比,以总分第的成绩获得国家金奖。 1999年昆明世博会上,车云山毛尖茶代表“五云山”牌信阳毛尖再获金奖。2012年,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委员会、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、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公布的首批中原贡品“保护名录”,车云山茶成为信阳市唯获首批认定的一项。
茶艺表演
新中国成立后,车云山茶农翻身做主人,发展茶叶生产的热情高涨。1956年春,茶农们为表达“翻身不忘共产党,幸福不忘毛主席”的真挚感情,自发采制2斤优质春茶寄给了毛主席,并收到了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回信,该信至今保存完好。1972年春, 《人民日报》记者楚江来车云山采访,写出了名为《红日照茶乡》的通讯,在人民广播电台播出长达10分钟。
饮茶
2006年3月,车云山村在信阳龙潭大酒店成功举行“车云山向主席献茶50周年纪念活动”,茶农代表向中央、省委领导二次献茶,以表达对中央惠农政策的感激之情,省、市多家新闻媒体对此予以采访报道。2006年5月12日,原河南省省委书记徐光春专门致信车云山茶农“把茶叶子变成钱票子,把茶山、林山变成增加收入的金山、银山”。
绿水青山
车云山走出了一条以茶兴村、以茶富农的发展之路。车云山茶已发展成为由零星种植到集中连片的规模种植,由手工炒制到机械化的采摘炒制,由单一的外出经营到多渠道的网络营销,由茶叶的生产到茶饮料的加工,由茶叶的经营销售到茶文化的弘扬的产业体系,绘就出信阳毛尖的新篇章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及内容相关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QQ:107759983,立即清除!
转载声明:本文由茶叶百科网(www.chayew.cn)发布,未经允许禁止复制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chayew.cn/post/11549.html
转载请注明:茶百科 » 信阳车云茶叶多少钱(车云茶叶价格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