碧螺春产于哪里(碧螺春核心产区在哪里)
很多人喜欢喝茶,其中碧螺春很受欢迎,碧螺春是十大名茶之一,非常出名。但是对于碧螺春,很多人不清楚它的产地,那么碧螺春的产地是哪里?哪里产的正宗?一起来了解下。
碧螺春的产地是哪里?
碧螺春是汉族传统名茶,中国十大名茶之一,属于绿茶类,已有1000多年历史,碧螺春产地在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,如今是在苏州吴中区一带,因此又叫做“洞庭碧螺春”,2002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,获得原产地域标志产品保护,是正宗的碧螺春产地。
碧螺春为什么叫“吓煞人香”?
碧螺春在以前,当地人称它为“香煞人茶”,至于为什么这么叫,其中还有些典故。有一个传说,相传有一个尼姑上洞庭山游玩,在山上采摘了几株野茶,回家冲泡后,觉得香气逼人,于是顺嘴说了一句,“香得吓煞人”。所以,当地人就把这个说法给叫开了,成为大家公认的香茶。据清代《野史大观》(卷一)载:“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,产野茶数株,土人称曰:“吓煞人香”。”后来,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款茶,觉得“吓煞人香”名字不雅,于是题名“碧螺春”。
碧螺春什么时候出名的?
在清朝,碧螺春声名鹊起。这一切,源于康熙皇帝,有一次康熙皇帝南巡,到了太湖。当时的苏州巡抚宋荦,迎接圣驾时,用洞庭东西山产的茶“吓煞人香”进献给皇帝。
为什么叫“吓煞人香”?因为当地茶农觉得此茶甚香,用吴语说就是吓煞人香,所以才有这个接地气的名字。
果然康熙帝被此茶清香惊袭,便问此茶何名。宋荦奏:“此茶产于洞庭东山碧螺峰,百姓称之为‘吓煞人香’”。
康熙遂言:“茶是佳品,但名称却不登大雅之堂。朕以为,此茶出自碧螺峰,茶叶又卷曲,形似螺,就名为碧螺春吧。从此“碧螺春”正式走上了成名之路。
以上就是关于碧螺春的产地以及名字由来介绍了,其实苏州除了碧螺春外,还有很多名茶,如虎丘茶、天池茶的盛名都早于碧螺春,但因种种原因,流传至今的只有碧螺春,因此只有苏州地区产的碧螺春才是真正的碧螺春。
碧螺春产于哪里
碧螺春产地 碧螺春的原产地位于洞庭东山以及洞庭西山,因此碧螺春也叫洞庭碧螺春。洞庭碧螺春主产区是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的金庭镇和东山镇,此地生产的碧螺春最为正宗。虽然在江苏省其他地区也生产有碧螺春,但是都没有洞庭碧螺春所独有的花果香气。
碧螺春三大特点 颜色碧绿:碧螺春是绿茶的一种,优质的碧螺春不仅茶叶的颜色为深碧色,冲泡后的茶汤也可呈现出清澈的碧绿色。 卷曲如螺:碧螺春在制作工艺中有一道独特的工艺叫做搓团显毫,就是将茶叶揉捻卷曲,成团如螺,这样不仅制成独特的外形,还使碧螺春的茸毫显露出来。 春季采摘:高级的碧螺春需要采摘一芽一叶的鲜茶制作,因此以早采摘的嫩芽嫩叶为宜。碧螺春采摘从每年的春分开始,一直到谷雨结束。其中清明前采摘的明前碧螺春为碧螺春中的佳品。
碧螺春核心产区在哪里
碧螺春,产于太湖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,故命名洞庭碧螺春。2002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,获得原产地域标志产品保护。
西山镇(今金庭镇)全境十二个行政村都种茶。重点茶区在秉场、石公堂里、东村、衙甪里、东河、缥缈村一带,其余东蔡、林屋、庭山、蒋东、元山各村也有分布。茶园面积965公顷。东山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中,茶区主要分布在山区的莫厘、碧螺、双湾、杨湾、陆巷五个村。
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,中国十大名茶之一,属于绿茶类,已有1000多年历史。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(今苏州吴中区)一带,所以又称“洞庭碧螺春”。
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,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“功夫茶”、“新血茶”。高级的碧螺春,茶芽之细嫩0.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-7万个。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,白毫显露,色泽银绿,翠碧诱人,卷曲成螺,产于春季,故名“碧螺春”。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,清香袭人,是中国的名茶。主要工序为杀青、揉捻、搓团显毫、炒青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及内容相关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QQ:107759983,立即清除!
转载声明:本文由茶叶百科网(www.chayew.cn)发布,未经允许禁止复制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chayew.cn/post/12417.html
转载请注明:茶百科 » 碧螺春产于哪里(碧螺春核心产区在哪里)